据有关数据报告显示,截止2021年6月,网络用户因为生活需要,视频在各个行业里的使用有明显间隔,而移动社交、移动短视频以及移动购物的活跃度均达到90%以上,并且使用次数明显高于其他行业,从而成为移动网络中使用较为重要的三大应用类型。
对于热衷网购、游戏、音乐、社交、团购、学习、阅读、时尚、办公等线上应用的Z世代而言,移动视频处于兴趣偏好的第二位,月活跃占比高达83.9%。
可以说,观看移动视频已经成为一种群体性的生活方式。
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,使得娱乐场景大大受限,移动视频用户因此陡增,视频行业也迎来新的需求点和增长点。
去年如火如荼的网课、直播带货,今年的东京奥运会、英超联赛、北京冬奥会、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等体育赛事直播、转播,后起的短视频和寻求变革的长视频近身相搏,动漫等垂直视频内容平台用户黏性稳定增长,在5G、VR、AR等技术的加持下,互动视频和超高清视频也将成为未来行业新趋势。
从今年来看,短视频无疑取得了视频行业里最亮眼的成绩。
有趣的是,短视频的用户年龄段覆盖广,和其他视频产品相比,更“老少咸宜”。
今年10月据《2021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》,报告显示,10岁及以上网民观看短视频的比例为90.4%,其中50岁及以上“银发e族”用户占比超1/4,银发e族”制作/发布短视频的用户比例达30%,他们通过短视频建立社交连接的需求更强。
另一方面,和长视频相比,短视频在内容多元性上有着更强的竞争力和可选择性,能够满足多样的情感需求和求知渴望。
投资理财、产品评测、云吸猫、网络热门生物鉴定、吐槽影视作品、组团到鹤岗买房,等等,视频内容创作者层出不穷,提供了极富创意、高质量的内容产品。
不过,短视频虽然迎合了当下部分用户追求“短、爽、快”的观看需求,但碎片化的弊病仍然存在。
《2021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》也提到,用户对短视频的评价最高的是“内容丰富”“更新及时”“内容新颖”,但同时对内容的真实性、深度性及隐私保障的评价降低。
短视频便捷、快速,且已经渗透多个移动平台和小程序,使用场景的丰富度和频次都在增加。
《2021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》提供了一组令人吃惊的数字:“日均观看短视频超过60分钟的用户占比达56.5%,人均每天使用时长升至87分钟,预期观看短视频时长增加的用户占比升至57.9%。
同时,短视频成为用户碎片化时间的黏合剂,‘晚上睡觉前’观看的用户占比上升最快,2021年升至61.3%;20.7%的短视频用户选择在‘看电视时’看短视频。”如果回望这一年“杀时间”的“主谋”,短视频一定位列其中。
同时,在短视频这个细分领域,诞生不久的“短剧”迎来了新一轮市场热度。
人物设定狗血、情节夸张、爽点密集、时长极短,《2020快手短剧生态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1年4月,快手短剧的日活跃用户超过2.1亿,半年增幅8%;其中平均每日观看10集以上的重度短剧用户占比达到了9.7%,人数高达2000万。
今年6月,主要提供长视频内容的爱奇艺、优酷、腾讯这三大视频网站的负责人同时对短视频平台“开火”。
在跟短视频的火拼当中,长视频的境况似乎并不乐观,其月活跃用户规模一度下降,而短视频却节节攀升。
在追求速度的时代,长视频网站无可避免地陷入“时间有限焦虑”,杀进“迷之增长”的短剧赛道。
在“搞钱”层面,短视频的属性又能够和社交、电商等领域进行互动和结合。艾媒咨询的一组数据显示,2020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到1408.3亿元,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,2021年预计接近2000亿元。
视频带货、直播带货这几年的热度一直不减,在传统电商之外附加互动社交属性的带货,吸金能力令人目瞪口呆。李佳琦和薇娅等头部主播的“秒罄”已经是常见的风景,《2021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报告》显示,2021年上半年中国直播电商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,同比增长超2倍。
抖音、快手等也开始借助自身的视频平台影响力,和传统电商淘宝、京东等争夺市场。
但在今年,直播电商数据造假、假冒伪劣、品控堪忧的问题逐渐暴露,许多低俗带货的主播遭遇封禁,在掘金之外,尚年轻的直播电商也将面临更深度、更具体的政府监管。
除了短视频,从内容上看,无论是大型视频网站还是垂直类视频平台,今年的视频内容都充分显示了“百家争鸣”,有些更是结合了创意、文化和时代特征。
值得关注的是,5G技术的影响力和使用范围正在扩大,视频行业也将成为技术的目标场景之一。
届时,超高清和高帧率视频会成为新的消费品,用户的沉浸感、真实感、互动性将进一步提高,未来,用户和视频的关系,也许会更具想象力。